淡水的地方特色 

 

淡水是個擁有400年歷史城鎮,古時候叫「滬尾」,今天稱淡水乃是因淡水河而來。遠在中國清朝時期,由於淡水位於淡水河出海口,因而成為北部船舶往來重要的港口,進而帶動淡水的繁榮與發展。

 

淡水地區---名勝古蹟

 

漁人碼頭

 

淡水舊港竣工於民國44年,漁獲盛極一時,但因淤塞而漸廢置,目前其防波堤仍是觀霞尋幽的最佳景點。省府在民國70年於沙崙興建第二新漁港。近年來縣府更在防波堤建木棧道並擴建停車場、碼頭、觀光魚市和「情人橋」成為全台最知名度的風景區。

 

 

滬尾砲台公園

 

 位於忠烈祠旁,原為淡水高爾夫球場的一部份,由台北縣政府收回,開闢為公園。公園內有一大片草地及有二條枕木步道環繞周圍,清晨及傍晚時分常有民眾在此散步遊戲。

 

紅毛城

 

1629年西班牙人由基隆進略淡水,築聖多明哥城為其殖民北台灣之基地。1642年據台南之荷蘭人北上驅逐西人,並在該城原址重築今日尚存之城砦,因國人昔稱荷人為「紅毛」,多年後人皆稱其為「紅毛城」。紅毛城俯視淡水河口,形勢險要,「戍台夕照」素為淡水八景之一,可謂集古蹟與勝景於一處。

 

 

 

 牛津學堂

 

 位於淡水鎮真理街32號。馬偕回台後,親自選地、設計、督工,由廈門進口磚瓦和福杉等建材,於 1882 9月完工開學,取名「理學堂大書院」,英文校名Oxford College(牛津學堂)此後成為長老教會培育傳教、醫療和教育的基地,是極有趣味的中西合壁建築

 

 

 

淡水河岸景觀步道

 

 老街旁從和衷宮至小漁港間長一點五公里的淡水河沿岸,有林蔭步道、親水河岸、水上舞台、咖啡座椅區、觀潮灣等設施,在靠近小漁港的八棵百年榕樹是民眾最喜歡的乘涼、垂釣、觀賞夕陽的地方,而商家捐贈余蓮春的「戲魚」,上原一明的「舟月」,賴哲祥的「迎曦」等三件藝術雕塑品的設立更增添了河岸的藝術氣息。

 

 

淡水老街

 

 中正路老街於民國8889年間進行街道拓寬工程,花崗岩舖設成的人行道,老街居民配合門面復古整修,加上整齊的招牌的規劃,成了吸引觀光客的美麗街道,在老街的入口處有一藝術地標「藝航滬尾」,中段有一座長 十六公尺 的燒陶藝術牆, 是二0 0 四年淡水藝術節時, 由淡水鎮內藝術家即席創作的燒陶真跡。前行還有紀念對淡水影響很深 馬偕 博士的馬偕石像公園,沿路更有清水祖師廟、福佑宮、滬尾偕醫館、淡水禮拜堂等古蹟。

 

 

淡水紅樹林

 

 淡水與竹圍之間的河灘上,有聞名全世界最大的「水筆仔」純林。保護區內不但可清楚了解水筆仔特殊而有趣的「胎生」過程,還可看到各種招潮蟹、水鳥和彈塗魚的生活情形。紅樹林已成為全台最便利的自然生態教室。

 

 

牧師樓與姑娘樓

 

這兩棟砌工精湛、比例優美的二樓紅磚迴廊洋樓,一是吳威廉為淡水兩所女校長校長建於1906年,淡水人泛稱「姑娘樓」。姑娘(Miss)是指奉獻青春才華和終身幸福來台的女宣教士,住過這裡的有金仁理、高哈拿、李仁美、黎瑪美、安義理、杜道理和德明利等姑娘,都是教會知名的女宣教士,目前是作為真理大學的校長室。

 

 

偕醫館

 

位於淡水鎮馬偕街6.這是北台灣第一間西醫院,為 1879 年馬偕獲一位同姓馬偕婦人為紀念亡夫之二千五百元捐款而改建的,於 9 14 日落成,名「滬尾偕醫館」,之前馬偕也曾在此租屋為診所,名「滬尾醫館」,加拿大曾派華雅各 Dr. J. B. Fraser 醫師到此任院長達二年。

 

 

淡水禮拜堂

 

這禮拜堂是為了紀念 馬偕 博士來台六十週年,而在1932年開工重建,19331128落成使用。這棟仿歌德式教堂,由著名洋樓匠師黃阿樹(人稱「樹司」)承蓋,三萬塊品質極佳的「黃東茂」磚,以精細的磚工砌出變化有序的壁面。 內部以11.6公尺大跨距鐵骨托住屋頂。

 

   今日這座教堂仍是淡水最大之教會,每禮拜天都有三百人以上在此作禮拜. 禮拜堂的二樓是佔地92的禮拜大廳,後面木質閣樓原是聖歌隊席位。一樓是28的副堂和行政辦公室。

 

 

 

 日常生活環境的比較與感想 

 

生活機能算是豐富,交通上-捷運公車都很方便

 

不過老市區巷弄較狹窄,停車不易

 

每逢假日很容易塞車,政府有計畫興建高架快速道路

 

不過地方認為會影響景觀而反對

 

  

 

 

 

 

參考資料 Ch.Leon & 淡水鎮公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奧力薇/陳虹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