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 淡水是個蘊涵豐富的城鎮,也隨著鎮公所在各方面的努力建設,與在地居民、藝術家的合作,呈現各時期不同的城鄉風貌。 

一、認識淡水
     
淡水是個擁有400年歷史城鎮,古時候叫「滬尾」,今天稱淡水乃是因淡水河而來。遠在中國清朝時期,由於淡水位於淡水河出海口,因而成為北部船舶往來重要的港口,進而帶動淡水的繁榮與發展。數百年來,淡水接納一波波洶湧澎湃的歷史風潮,演繹一齣齣撼人心魄的歷史事件,這些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直到今天,依然保留著彌足珍貴的痕跡;以今日淡水鎮而言,目前認列為古蹟保存就有23處,散落在淡水的老街古巷、山野平疇,等待著我們去探尋,去解讀,去體悟……。

       淡水鎮位於台北盆地的西北方,山(大屯山)河(淡水河)環繞,兼具山城與河港特色,景緻優雅,人文薈萃;隨著都市發展至今,目前行政區域共分為33個里,總面積為70.65平方公里,依據戶政事務所截至3月份止,設籍人口數為132,804人;淡水鎮內目前擁有3所大學,2所高中職,4所國民中學,14所國民小學,學生數約達3萬5仟人,因此今日的淡水,若是加上流動人口數,實際人口應近有200,000,未來淡水將具十分潛力升格為淡水市。

 二、啟動公所組織再造,迎向新挑戰
    城市發展規劃需要有一個體質健全與富彈性的組織擔任火車頭引領,鎮公所身為淡水鎮最高行政機關,當仁不讓。因此為了將淡水發展成一個饒富文化、休閒觀光活動多元豐富化,鎮公所將原11個課室-民政課、財政課、建設課、農業課、行政室、主計室、人事室、政風室、清潔隊、托兒所、圖書館,調整擴充為13個單位。以「文化淡水、健康城鎮」為淡水城市發展願景,新設文化建設課,專責推動淡水藝術文化,並統籌協助各團體藝文活動與社區營造等業務,期待能提昇鎮民生活品質與文化涵養。
        另外,因應淡水產業與觀光發展所需,將原來農業課更名產業觀光課,不再限縮於傳統產業服務,更希望以專業輔導及整合資源角色扮演,將淡水傳統農、漁、畜牧業轉型迎合現代觀光休閒發展,改善在地居民經濟狀況。建設課與工務課分門而立,分別負責城市發展建設規劃及城市硬體設施維護與保養,達到全方位城市管理。
 
三、文化建設在淡水
      
淡水著名美景及蘊藏歷史文化,吸引每年將近700多萬人次來訪,一般遊客的旅遊動線,通常是自捷運站下車後,最常走訪的便是老街商店街即所謂商業主體區;因此針對淡水文化部份,也恐僅止於在地特色小吃及區段河岸風光,很難認識淡水內在美;淡水鎮公所鑑於提供旅客更深入認識淡水,積極推動淡水「藝術街坊」方案,即所謂藝術園區成立,範圍自馬偕紀念三角公園為起點,延伸至中正路後半段接往淡海地區,希望整合中正路從頭到尾都能夠連貫,形成一個既能欣賞優雅浪漫景緻、體會美食及豐富藝術文化氣息的旅程。目前藝術街坊方案包括三期,包括目前舊有空間改變,藝術廣場設立,藉由此讓藝術創作能夠完整的展現與親近遊客。
       淡水藝術街坊計畫的起源,是希望將淡水歷史的縮影,透過藝術延伸-閒置空間再利用與藝術家進駐,完整的保存淡水人文。現階段可見已完成的實體呈現,包括藝術穿堂-將原來閒置的建物清除,希望透過空間貫穿,追尋對淡水相當有貢獻的馬偕博士在淡水傳教與行醫足蹟歷史,也就是從中正路可直接通往淡水禮拜堂及滬尾偕醫館。此外,觀潮藝術廣場與馬偕上岸處空間規劃,也希望能提供遊客造訪時,一個暫時停歇的地點,享受體會淡水河潮起潮落的歷史感受。
       鎮公所目前還在規劃中的是積極清查此路段鎮產地,希望將空間利用並結合古蹟與藝術家,成為未來藝術家工作坊,另外紅磚部落區、故事館與布農教會等點,將形成一個非常豐富的區段,讓遊客體驗淡水在地藝術創作活力。最終讓淡水成為一個不同以往的風貌。
       淡水對於社區總體營造與國際城市交流不遺餘力。我們瞭解,公園的設立是人與土地最自然親近的媒介,公所為提供居民綠地空間,規劃淡水和平公園興建,之所以取名和平,源溯於淡水曾歷經多場戰爭,也留下許多戰役遺跡,因此便以此將淡水居民祈求和平永在的意念蘊藏於公園名內。和平公園內規劃放置一棟有90年歷史的日本老建物,起源於我們很偶然的經由一位曾在阪神大地震時與日本地區居民共同重建的友人引藉,得知這些日本居民曾在台灣921大地震時,雖然本身也還在地震重建期,但仍自行籌措旅費與救災設備跨海來台協助災區;他們社區居民凝聚力完全展現深為我們佩服並建立很好的友誼,因此日本居民後來決定送我們這一棟歷史老建築;而未來這棟老建物的重建,將會經由日本建築師的指導,結合社區青年與居民,共同重新建造,相信這將是淡水社區總體營造最完整的展現與記錄,也是淡水展現國際城市交流的成果。
 
四、魅力淡水,四季逍遙遊
      
淡水最為民眾所知除了夕照美景,在地特色美食、古蹟、藝術空間等外,鎮公所為了結合淡水的地方民俗慶典、在地產業與文化發展,豐富遊客來訪淡水之旅,以四季分別規劃各種活動搭配。春天淡水的山區,嬌嫩的櫻花綻放點綴,鎮公所舉辦「滬尾櫻花季」、「滬尾蘿蔔節」首先登場歡迎,結合滬尾櫻花大道美景與在地農產推廣,三月的淡水隨著櫻花瓣瓣飄落,讓你彷彿置身櫻花國度-日本。
       六月的夏季,蟬聲與炙熱的豔陽,那裡可以看到一畦畦挺身而立的向日葵與五顏六色的花海呢,來一趟台北的近郊淡水屯山地區,絕對不須此行;配合農委會推廣休耕轉作方案,公所結合社區營造的理念,舉辦「淡水花海節」;屯山社區居民的共同努力,除了種植出一片片的花田,也運用社區營造的創意,推廣大屯溪生態、農、漁村風光之旅,提供遊客與自然對話的驚奇體驗。
       秋天的淡水,還看不出一絲絲的涼意,但街道巷弄中卻瀰散著一股藝文氣息,年度地方文化節-「淡水藝術舞動街坊」正式在十月份與您相遇,五○年代末期那卡西再現淡水河岸,此外各種不同型態的藝術、文化創作展演,更是豐富溫暖漸漸轉涼的淡水。
       經由一整個年度,由鎮公所補助各校所辦理「藝術家駐校」成果展現,是學生們最興奮與期待的節日,「兒童藝術嘉年華」由淡水鎮內各校小朋友,將藝術家到校指導一年來的藝術創作,分別以不同型態展現,尤其在老街的遊行更是吸引遊客與居民的目光。
        除了四季主題活動的規劃,公所更是提供公共空間-公所所屬機關的建物外牆、駁崁、捷運線外牆等,做為各種淡水意象展現。此外,值得一提的還有鎮公所行政大樓的光雕創意,配合台北縣政府「淡水河口光電遊憩城」,利用LED燈光影的投射,期盼將原來令人感受嚴肅與冰冷的公務機關建物,軟化幻畫為淡水河岸夜間最浪漫與顯目的地標。
 
五、城市形象-淡水健康城市,邁向國際
        淡水鎮在95年天下雜誌網路票選為台灣人心目中「微笑之鄉」第三名,同時也在台灣319鄉鎮五大指標「友善」、「乾淨」、「品味」、「特色」、「幸福感」等分列有名。我們相信城市的發展基礎,在於土地與人,如何兼顧城市發展與土地保養、人文健康實為一重要課題。
        淡水鎮每年雖有將近700
多萬旅遊人次造訪,也連續五年嬋聯為台灣遊客最喜歡的旅遊地點。然而淡水鎮內城市問題不容忽視,淡水鎮公所邀集陽明大學社區護理研究所,共同分析淡水在環境、醫療保健及社會安全面向隱憂,期盼能夠透過與居民對話、參與及共識達成建構淡水健康城市,並結合社區營造、專業系統防護網、文化心靈厚植等架構推動,成就一個健康、美麗、安全、永續的淡淡水鎮公所。
        目前淡水鎮公所已於9611月成立『台北縣淡水鎮健康城市促進會』,972月底也正式向東京醫學大學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秘書處,送交書面資料審查,預計5月份如獲准將成為亞太平洋區健康城市組織聯盟會員之一。相信這樣的努力,不僅讓淡水居民有更好的生活品質,也推動淡水朝向國際化邁進,擴展國際視野。
 
六、傳統產業在淡水尋找新生命與發展
        淡水早期以港口形式基點出發,逐漸往山區發展,因此淡水傳統產業包含漁業、農業及畜牧業;但隨著城市發展,我們體認到觀光休閒產業已成為未來發展必要趨勢,再加上淡水目前實際從事傳統產業人口數已非常稀少,產業轉型已成定局。淡水漁港再造計畫,便是希望透過觀光休閒多功能結合提升漁港的價值,目前淡水漁人碼頭廣場設置、公園綠地、商店街、木棧道以及情人橋便規劃良好,未來還有沙崙海水浴場文化創意園區、亞洲國際藝術村、淡水河口光電遊憩城等方案,都是朝向多元化以串連觀光資源,帶動產業發展。
        淡水山區目前雖然已有20餘個各式休閒農場,但因各自經營再加上交通問題,未能吸引遊客前往;鎮公所鑑於此,責由產業觀光課協助,首先針對山區觀光進行基礎調查,希望藉由調查結果找出解決與搭配方案,甚至未來鎮公所以產業輔導角色,輔導在地居民申請設立『淡水休閒農業特區』,將山區的休閒空間規劃完備,以達成休閒農業生活、生態與生產三生一體的永續經營目標。
 
七、都市革新
  城市發展有時需考量到城市的負載力,一旦超越城市本身的載受以及城市管理者的能力,便會產生諸多的問題。淡水的人口數高達近200,000,大部份集中於市區,造成交通、垃圾與綠地空間不足等居住品質不良,對於城市是折損也將引發更多問題發生。淡水其實擁有一個非常大的腹地,便是內政部營建署推動多年的淡海新市鎮,總面積達1,300多公頃;基於此,淡水鎮公所帶頭規劃將原本位於中正老街-早期都市計畫帶的行政大樓,遷移至淡海新市鎮興建新大樓,目前更邀集其他在地政府單位-淡水戶政、地政、警察局、銀行及稅捐稽徵處,以達成「一建築完全服務」為目標,提供鎮民方便洽公場所。
        此外,公所新大樓鄰近用地多目標的使用,除了一般公園設施外,國際演藝廳、國際設計中心、生態池以及便利交通路網規劃,期望將原淡水城市負載能部份轉移,原空間能更有效益規劃利用,減少城市問題再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奧力薇/陳虹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